猪粮比价自2月下旬首度跌破5∶1的一级预警线以来,已经在5∶1以下持续运行5周,并在上周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即便考虑生猪养殖效率提升,当前的生猪行业也无疑面临着史上最冷的“寒冬”。
目前,生猪销售价格较2021年9月底略高,但是在底部振荡的时间更长。同时,饲料成本大幅提升:市场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较今年年初上涨5%,到15%,其中作为饲料主要蛋白原料的豆粕价格涨幅更是达到40%。生猪价格处于周期底部,饲料价格却持续上行,养殖“寒冬”腹背受敌。
自2021年6月以来,生猪价格回落至底部区间,低位振荡。养殖企业逐渐转变激进扩产心态,向降本增效的战略迈进。然而,养殖企业降本增效面临诸多挑战,实际效果很难在短期展现。
最直接的就是饲料成本整体上行。育肥猪饲料主要由能量、蛋白质和添加剂三部分构成,其中能量和蛋白质占绝大多数。一般能量饲料以玉米为主,约占饲料总量的70%,蛋白原料以豆粕为主,占比在15%左右。因此,玉米和豆粕价格大幅波动将直接导致饲料价格波动。前文我们提到,豆粕价格在短短3个月就实现40%的涨幅,玉米价格也处于温和上涨状态,导致饲料价格明显上涨。
饲料约占生猪60%的生产成本,如果这部分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养殖企业降本增效则无从谈起。针对饲料涨价的对策,从长期来看,一方面是降低料肉比,这需要持续提升养殖技术;另一方面则是调整饲料配方,当前有部分企业推出低蛋白饲料的配方,但是要应对短期行情波动,配方的接受度和灵活性同样有限。
然而,除了原料成本上行,我们依旧不能忘记,当前仍处于非洲猪瘟的环境中,防疫不能松懈,否则相关疫病带来的生猪高死淘率同样会导致成本提升。同样,人力资源、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以及前期母猪轮换带来的成本压力都将继续体现在养殖结果上。部分企业前期提出自繁自养全年14元/公斤以下的成本目标,但是从当前的养殖现实来看仍存在一定差距。
成本上行并不能直接推动猪价上行,短期可能还存在相反的作用。这是因为生猪现货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在生猪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即便成本上涨,下游需求不足,价格也没有上涨的环境。反而,由于成本突然上涨,可能导致养殖企业资金流断裂,或者出现市场集体恐慌导致抛售,使得价格剧烈下行。
长期来看,饲料原料和生猪价格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生猪供过于求时,饲料需求较好,价格居于相对高位;生猪价格较好时,饲料需求较弱。这也侧面证明成本无法直接通过生猪向下游传导。成本提升导致养殖企业亏损深度加剧,从而驱动养殖企业收缩产能,才能从长期减少供给,使得供需重新平衡。
尽管自2021年6月以来,生猪养殖就进入了以能繁母猪指标为核心的产能去化周期,但是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已经出现明显变化,基于资本投入的产能释放仍处于兑现期。
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供给严重不足、地方生猪保供压力增加,叠加生猪价格大涨带来市场极高利润预期,以及头部企业的内生扩张需求和其他企业向养殖端布局的加速,本轮猪周期潜藏在能繁母猪存栏之下的资本流动同样值得关注。
笔者认为,这个周期内已经投入的资本和资源还将在未来不断兑现为新增产能和产量,养殖企业降本增效意味着产能利用率必须提升。在能繁母猪阶段性下行后,对后市的上行空间需要谨慎看待,要实现彻底扭转,可能还需要看到持续亏损后资本层面的出清。(作者单位:中信建投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