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评 > 正文

规模猪场占比将超80%?不,中国养猪业离不开散户!

2022-03-30
集团化养猪稳赢?散户少了但也变了!未来养猪业格局如何变化?

《农财宝典》新牧网 记者 李宗林

双疫压力、行情低迷、饲料禁抗、原料猛涨……种种客观因素下,不论是大集团还是小散户都不好过,在这场资本与散户的拉锯战中,谁会先“倒下”成为未来几年养猪业最大的悬念,而散户作为“弱势群体”通常不被看好。

以俄罗斯为例,当年非洲猪瘟爆发后,国内规模猪场存栏比例从20%多的市场占有率到60%-80%,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而我国爆发非瘟仅4年,市场上就隐隐出现寡头化的趋势。难道养猪业未来注定是集团猪企的“天下”?中小散户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散户加速出局,集团猪场已占据主流

不可否认,中国养猪业正在大步向集约化、规模化迈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提供数据显示,当前500头以内的养殖户,总市场占有量已降到了40%以下。新的产业形态正在形成,规模猪场已经占据了市场主流,龙头企业更是引领着市场发展。

查询数据可知,2021年仅牧原、正邦、温氏、新希望四家上市猪企,年出栏就达到了惊人的7838.52万头,占据全国生猪出栏(67128万头)的11.66%。更有言论称,巨头养猪更有利于使用资金工具,比如期货套保降低风险,可对于散户而言,使用此类工具往往不切实际。

理论上来说,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确实可以降低周期波动的幅度,不仅是因为规模化养殖成本更低,也因为规模化、集约化的同时,管理水平、防疫水平、抗风险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非瘟的不期而遇,更是加速推动了中国养猪业的变革,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养殖格局。朱增勇坦言,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散户升级“专业户”,“小”并不代表落后

单纯用国外经验去衡量中国畜牧行业,笔者认为还为时尚早,因为当前中国养猪业的种猪、饲料原料此类养殖业的核心资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国外。

大型资本进驻、生猪期货推行也是近两年的事情,中国现代化养殖其实仍在起步摸索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家庭农场依然具备着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中国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如果用非瘟爆发前的思维去衡量散户,那这类群体注定会被淘汰,因为无论是环保、资金还是技术管理,他们相对集团猪场都处在绝对的劣势。“非瘟会将散户清理干净”,这个观念许多业内人士都深信不疑。

但我们必须认清一点,现在我们所说的小散户,与过去那些已大有不同,定义为“小型专业户”更加贴切。这些小型专业户,在养猪领域都拥有他们的独门秘籍,规模小不代表理念落后。不少小猪场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直接减少了人员进出往来,防控非瘟已经不再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绝对因素。

并且,目前成本最具优势、非瘟感染最少的群体往往是家庭农场,这些农场主大都是从集团猪企“军训”归来,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时代变了,散户也变了。

成本优势是立足之本,管理模式存在根本差异

关于养猪亏损的风险担责,业内一直流传一段话:家庭农场家庭承担,规模猪场银行承担,中小企业股东承担,上市猪企股民分担。这句话很巧妙的将各类养殖群体承担风险的核心指出。

虽然,规模化标准猪场可以享受到各种政策补贴,但是小散户的成本优势也非常明显。在饲料成本、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家庭农场的养猪模式,使用自家圈舍,没有员工工资,无需考虑固定资产折旧……许多小散户成本甚至能达到7元/斤以下。行情长期低迷,当大企业负隅顽抗,甚至断臂求生时,小散户的成本优势是他们在这场淘汰赛中毅力不倒的资本。

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相互之间以亲戚血脉为纽带,目标一致、利益一致,在主观能动性上就与集团式管理完全不同,适合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确实可以降低周期波动的幅度,但这样的规模效应,只有在养殖成本足够低时才能体现出来。显然,当前集团猪企还未达到他们预期的“合理”区间。

散户是集团养殖的基础,保护散户事关社会稳定

“有猪才有家”,翻阅中国养猪业发展历史,非瘟爆发前,保障我国生猪供应的主力一直都是那些数以万计的中小养猪户,同时也一直支撑着农村经济。可以说,散户养殖正是规模化的基础,散户养殖经验技术与资本的积累,正是为将来规模化发展“打下的江山”。

过去很多人将中国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归结于散户频繁进出,影响正常市场秩序,给生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但我们都知道,生猪产业从不以猪场数量和人数论英雄,影响产能的关键因素是能繁母猪。

近两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与此同时家庭农场数量也出现明显下降,两者结合观察后,仍将行情归咎于散户就有失偏颇。决定猪价的是供需关系而不是饲养主体是谁。

保护中小散户生存,是否意味着猪周期仍会持续下去?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保护不是仅在政策上允许中小散户养殖,还包括帮助和鼓励他们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支持家庭农场的专项金融,推动散户向“专业户”转型。

当大型企业占据主流市场后,真的能平复猪周期吗?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当少数几家企业掌握市场主要资源后,一定会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收入来源,这不仅是市场的一部分,也关系到保障农民收入的问题。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导致国人对猪肉的品质格外挑剔。新鲜、风味、健康都是居民挑选猪肉的重要指标,“土猪”更是被不少居民推崇,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兼顾风味,这点也是规模化养殖难以做到的。

中国养猪业离不开散户。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