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蓝白。
肉价这段时间一直在降,不光是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都在往下掉。
这直接拖累了CPI,前几天出的9月CPI,食品项降了3.2%,降幅环比又扩大了1.5个百分点。
畜肉类价格降了12.8%,猪肉降的最猛,单月降了22%,羊肉降了5.1%,牛肉降了4.9%。
有人说这跌的也不多啊,哥你要知道这只是一个月的。
进入10月份后,猪价还在降,农业农村部的数据,10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是16.94元/公斤,比前一周又降了1.1%,比去年同期下降34.2%。
而在2019年底,生猪价格曾达到40元/公斤。
现在去菜市场和超市转转,后腿肉,五花,精品肉,基本上都是10多块,当然地方不一样价格会有差异,大差不差吧。
有朋友问过我,为啥蓝白你老是盯着猪肉不放呢?这玩意有啥可聊的,涨跌也就那十块八块,还不如看看怎么做红烧肉,小炒肉的视频。
猪肉在CPI里的权重非常大,猪价的涨跌,往往会左右物价的走势。
有人开玩笑,CPI的拼写,应该叫“中国猪肉指数”(China Pork Index)。
二师兄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不用多说,2017年全球猪肉消费量11058.8万吨,中国独占5481万吨。
猪肉对物价,对消费,对民生,对经济的影响力,是其他商品难以比拟的。
今天我们就聊聊,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几年猪肉价格一直趴着不动?养猪的亏到底裤都快没了,围绕着二师兄的资本盛宴,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肉价便宜,开饭店的就好过了吗?
万物皆有周期,这个大家伙的价格,历来都是上蹿下跳。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猪周期”。
整个周期,完美演绎了供需变化,价格涨跌的过程:“猪肉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
一般来说,3~4年会完成一个轮回。
但这一次,猪周期似乎失灵了。
时针拨回到2018年,那一年有个关键词叫,“非洲猪瘟”。
辽宁沈阳47头生猪死亡,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
随后的一年时间,我国生猪的存栏量减少了8601万头,有的地方,数以万计的疑似病猪被焚烧、掩埋、离奇失踪。
猪瘟是养猪的噩梦,却是猪价的催化器。
生猪价格从非瘟前的6元/斤左右,一直涨到了开头说的,2019年底的20元/斤,创出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价,一年多的时间涨幅超过3倍,去买猪肉,价格都快赶上牛羊肉了。
平时卖一头生猪的利润是200-500块,而高峰时压栏的大猪,一头就能卖到六七千,每头净利润超3000块。
众所周知,国人对赚钱、暴利、短平快的生意,那是异常着迷,遥遥领先,只要闻到钱的味道,那必须是一哄而上,不计后果。
非洲猪瘟爆发之后,养猪行业消灭了大量小农散户,各路资本涌入,全行业砸钱。
为了抢份额,扩规模,20多家上市猪企,仅2020一年时间就投了1500亿,堪称“史诗级的养猪扩张”,甚至连网易、京东、阿里、万科、中石油都开始养猪了。
而且为了压住暴涨的肉价,各地还有对规模化养猪的贷款贴息补贴、良种补贴。
比如厦门市补贴文件中明确提出,补贴对象为设计存栏8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每个养殖场每年最高贴息200万元。
新猪派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1年6月,新希望、牧原、温氏、正邦4家企业开工建设的养殖项目产能达8320万头,按照头均1100元的建设成本计算,需投入915亿资金。
这么大的投资,靠猪企的净利润根本无法支撑,怎么办?
增发股票,发债,银行借款,能借的钱都借上。
规模化养猪当然有好处,技术先进、专业的养殖环境和排污设施。
大手笔,大投资,大猪场,大干快上的效果立竿见影,只用了两年时间,生猪产能爆发式增长,价格一路走低。
但有一点,养猪是一个长周期,剧烈价格波动的行业,大企业不计成本入场,劲使过了,产能又过剩了,高额负债下的烧钱扩张,很容易被反噬。
2023年一季度末,20家上市猪企总负债达4470亿,是2017年的5倍。
以养猪老大牧原股份为例,3年时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两项数据合计翻了6倍,销售生猪数量,也从2019年的1025.33万头攀升至2022年的6120.1万头。
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养的越多赚的越多,一个猪企市值能超过5000亿。
猪掉到地上的时候,养一头亏一头,产能和负债变成了巨大的包袱。
2023年上年年,生猪均价是14.6元/公斤,但同期平均养殖成本是15.3元/公斤多一点。
这意味着:出栏一头生猪,亏损就能达到200块钱。
2023年一季度,猪企大面积亏损,行业前五大巨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正邦科技,累计净亏损额近75亿。
国信证券说,从2022年底以来,国内养猪持续亏损接近3个季度,已经达到近10年内的最长持续亏损期。
从一头挣上千,到一头亏几百,这也就是几年工夫,换了天地。
吊诡的地方就在这,猪周期的规律告诉我们:
“价高伤民、价低伤农”的轮回不会停止,只要亏的足够惨,猪就会变少,猪肉就会涨起来。
可今年我们看到的是,亏,往死里亏,生猪的供应还是源源不断,这简直是反常识的。
财联社的报道,上市猪企上半年合计亏损130亿,但前二十大猪企,2023年底能繁母猪产能将达到1060万头。
所有人都清楚,猪周期会有起来的那一天,当大家都信奉“猪周期”的规律,大猪企们就陷入到了囚徒困境:
1,都不敢缩减产能,怕被对手抢走市场。
2,都想扩张,抢别人地盘。
此时,“不减少产能”就成了最优的应对策略。
广发农业的报告说,当所有参与方都选择不减少产能,博弈均衡状态就是行业整体产能难以去化。
说白了就是,大家一起亏,一边亏一边增加产能,看谁亏的熬不住。
越是惦记着猪飞上天,越是飞不起来,三四年一次的猪周期没了。像去年夏天,猪价稍微涨了点,马上就被暴增的产能给摁下去了。
你砍自己一刀掉一块肉,我就敢割动脉大放血。
猪企亏钱,可以从资本市场融资,可以拉银行下水,可以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可以靠高科技养殖降低人力成本,可以集中采购降低饲料成本。
小养殖户熬不过,亏钱只能认栽。
养猪的散户倒闭了多少?我找到了两组数字。
1,按万得数据,以年出栏500头生猪量划分,2008年我国散户数量是7222万户,到2020年降到了2062万户,12年少了5160万户,缩减幅度达到72%。
这还没结束。
2,今年的第二届生猪产业峰会上,媒体报道了一个数字:近五年以来,散户又退出了将近50%。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古往今来,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养猪的赔的都快哭了,那是不是做餐饮的饭店老板们该笑了?
也不一定,他们好像也困在“价格战”的笼子里,走不出来。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增超202.2万家餐饮经营主体,与2019全年的开店数量相当。
在“引流即是王道”的逻辑下,短视频上失控的“低价团购”,淘汰了越来越多的饭店,上半年,全国餐饮店倒闭数量达到了37.3万家。
对比之下,猪肉省的这点成本,连皮毛都不算。
养猪的哭,开饭店的也哭,谁会笑呢?
在家哪都不去,自己去菜市场,自己炒菜自己吃肉,小酒往肚子里一闷,啥事也不想睡到天色大明,这样的人才会笑。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