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养猪人在上半年遭遇了越卖越赔的困窘局面,无不期盼着生猪价格能够在“金九银十”走出上涨行情。
然而,根据各大上市猪企最新的三季度报告显示,生猪养殖的亏损仍在持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三大上市猪企亏损分别为18.42亿元、45.3亿元、38.58亿元,亏损总额共计10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猪企中,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在第三季度迎来了单季度扭亏,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7亿元、1.59亿元。
“生猪市场的亏损现象主要是由于生猪价格下跌和养殖成本上升所致。当前生猪价格已经低位运行较长时间,进一步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要走出亏损并不容易,需要市场各方面的努力。对于猪企来说,可以优化生产管理,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新技术应用;加强合作与联盟;寻求政府支持;加强市场营销,多方式应对当前市场的亏损现象,同时也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生猪市场供给宽松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生猪生产供应在稳定增加。作为产能的核心指标,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今年以来始终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同时,母猪生产效率也在提升,一头母猪每年要比上年多提供约0.5头肥猪。这样能繁母猪数量增多,生产效率又在提升,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猪肉产量处于近年同期高位。
而在生猪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的背景下,1至7月份猪价低位运行,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130元。7月下旬之后,猪肉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生猪价格回升,养殖实现扭亏为盈。中秋国庆以来,猪肉市场供应宽松,价格再次小幅下跌。
在此情况下,去产能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减少过剩的产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
然而,数据显示,三大上市猪企在1至9月共出栏7839.64万头生猪,其中牧原股份凭借4700.9万头的出栏量稳居第一宝座,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别出栏生猪1832.59万头和1306.15万头。
为何在行业频频提及去产能的背景下,龙头企业仍然保持稳健的出栏计划。
袁帅认为,龙头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能够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龙头企业由于规模较大,能够更好地调整生产计划,保持稳健的出栏节奏。与此同时,龙头企业通常具有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高效的管理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保持盈利能力。
科转育成智慧农业平台联合创始人张晓兵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龙头企业凭借更强的资金实力和专业化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此外,去产能不仅仅是减少产能,还包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龙头企业可能通过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保持稳定的出栏计划。
上市猪企深陷亏损
随着稳健的出栏节奏,三大上市猪企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均呈现同比上涨趋势。其中温氏股份同比增长增速领先,实现营业收入646.89亿元。牧原股份和新希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29.69亿元和1067.48亿元,同比增长2.72%和6.3%。
然而营业收入领先的新希望并没有率先走出亏损,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却已经在第三季度迎来了单季度扭亏。
牧原股份在出栏量的加持下,在第三季度实现了9.37亿元的盈利。但由于此前两个季度分别亏损了11.98亿元和15.81亿元,整体亏损仍未抹平。前三季度共亏损18.42亿元,同比下降了221.82%。
同样环比扭亏为盈的温氏股份三季度共亏损45.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1.59亿元的净利润。虽然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96.22%,但一定程度弥补了上半年的亏损。
而尚未实现扭亏的新希望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8.58亿元,同比下降了42.52%。但从单季度而言,第三季度8.75亿元的亏损已较上半年大幅缩窄。
新希望对于业绩变动表示,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同期比较减少11.51亿元,降幅为42.52%,主要系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导致猪产业持续亏损。
需要指出的是,新希望对于养猪业务仍然坚定。10月18日,新希望在互动平台表示,由于此轮猪周期磨底时间较长,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但是猪产业仍然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持续发展。面对持续低迷的猪价,公司也在多方面努力,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率。相信后续随着养猪业务的持续改善,叠加行情回暖,会比过往实现更高水平的利润。
生猪市场何时能够看到曙光?
陈光华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后市供应将稳定增加,四季度是消费旺季,猪价可能会回升,但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
需要关注的是,从数据来看,现在开始的半年内(包括元旦春节),猪肉市场供应较为充足。这意味着,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消费淡季与生猪出栏量增加“两碰头”,养猪亏损程度甚至可能重于今年同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